9月20日,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、市委“两新”工委召开首都新就业群体“友好之城”建设推进会。北京将着力破解新就业群体“进门难”“充电难”等急难愁盼问题,进一步推进首都新就业群体“友好之城”建设,在各类社区场景做实团结凝聚、关爱服务的“最后一百米”。
资料图片据统计,全市共有快递员、外卖配送员和网约车司机等日活新就业群体约33万人。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组建以来,以建设首都新就业群体“友好之城”为主题主线,会同市委组织部开展了“多元友好”“全面提升”“深度融入”三项行动计划,推动首都新就业群体持续从“劳动大军”成为城市治理的新生力量。今年5月以来,全市已建设社区、站区、园区、楼宇、商圈、市场、校园、街区8类566个友好场景,其中友好社区438个。
为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职业荣誉感、社会认同感、城市归属感,进一步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,推动首都新就业群体“友好之城”建设提质升级,市委社会工作部、市委“两新”工委聚焦破解新就业群体“进门难”“充电难”等急难愁盼问题,召开了本次推进会。
会议指出,要提高政治站位,紧盯新就业群体“痛点”“难点”问题,推动关心关爱、团结凝聚工作融入日常。要树立系统思维,行业、部门、企业、街乡形成工作合力,坚持难题共解、项目共推、服务共情,提升新就业群体归属感获得感融入感。要加强统筹协调,深化党建引领行业治理,健全工作机制,强化组织体系,压实党建责任,抓好重点行业党建工作。要坚持守正创新,摸清底数台账,持续攻坚破题,持续打造各类友好场景,全面推进新就业群体“友好之城”建设。
会议研究审议了《北京市新就业群体“友好之城”建设工作导则(试行)》《北京市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(村)建设指引(试行)》。文件提出,从破解新就业群体“进门难”入手,完善场景设施、提升工作质效,解决新就业群体迫切关心的“进门难”“停车难”“找路难”“充电难”等具体问题,逐步优化新就业群体工作场景,形成小哥便捷、居民便利的友好区域环境。鼓励社区居民、物业公司、社会组织、平台企业等社会多方参与,营造友好社会氛围,科学地打造新就业群体满意、居民支持的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,打通骑手配送的堵点难点。
文件提出,到今年年底,全市初步建成500个友好社区,基本形成新就业群体友好氛围。到2025年底,全市各类新就业群体工作场景“进门难”问题基本破解,打造一批有效服务、有感融入的示范社区,助力首都新就业群体“友好之城”建设。
会上,物业、快递、网约配送、交通运输、保安等5家行业党组织联合发出了《首都新就业群体“友好之城”建设行动倡议》。倡议提出,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,注重服务和管理并重,完善标识信息,畅通快捷通道,优化停车区域,主动引导服务,注重文明用语,耐心友好交流,加深居民、行业从业者、新就业群体彼此间的理解,降低治理成本、提升配送效率、形成信任共识。营造属地、行业部门、平台企业、社会组织、新就业群体、行业从业者共同参与“友好之城”建设的良好氛围。